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赋能产教城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

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赋能产教城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日办字〔2023〕15号


各区县党委、政府,各功能区工委、管委,日照军分区,市委各部委,市政府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各高等院校,中央、省属驻日照各单位,有关企业:

《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赋能产教城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日照市委办公室 

日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0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赋能产教城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的通知》和《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升级赋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推动全市产教城一体化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加快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促进产业聚集提质、城市建设发展有机融合,利用3年时间,基本实现产教深度融合、职普双向融通,促进全民终身学习,更好服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全市职业教育认可度、吸引力和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二、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

(一)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优化布局结构,支持中职学校创建国家“双优计划”学校,改扩建4所中职学校。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探索“政校企行联动、产学研用结合、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改革,新建2所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创建3个以上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10个以上省级高水平高职专业(群)。支持日照市技师学院扩大预备技师层次办学规模,创建2个以上全国工学一体化专业;支持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创建本科层次职业大学;支持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扩大本科招生计划,力争全市开办职业教育本科专业达20个以上,在校生10000人以上。(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区县,各职业院校)

(二)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成立日照市职业教育办学联盟,实体化运作,推进各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衔接。支持高水平中职学校联合高职院校举办初中后五年制高职教育。支持中职学校联合日照市技师学院举办预备技师教育。引导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按不少于当年招生计划10%比例招收日照中职(技校)毕业生。逐步扩大中职学校“职教高考班”办学规模,不断提高“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教学质量。(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各区县,各职业院校)

(三)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在普通中小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依托职业院校建设10个左右市中小学生职业启蒙基地。自2024年起完善高中阶段学校统一的网上招生录取平台,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全部实现同批次招生。探索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学籍互转,推进和支持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资源共享、学分互认。支持“双高计划”高职院校、职业本科院校与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联合培养职业教育本科生、专业硕士。支持职业学校全面开展补贴性职业培训和市场化社会培训。学校通过校企合作、社会培训、自办企业等取得的收支结余,可按照不低于50%比例作为绩效工资资金来源。构建以市县两级开放大学为骨干,乡镇(街道)、社区学习中心(教学点)为支撑的开放大学体系。(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区县、功能区,各职业院校)

三、深化校地协同和产教融合

(一)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以日照各级各类产业园区为基础,打造5个以上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在产教联合体内,分别成立由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理事会,实体化运作,推动各类主体共商培养方案、共组教学团队、共建教学资源,共同实施学业考核评价。(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区县、功能区,各职业院校)

(二)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聚焦重点产业链,支持链主企业、职业院校联合牵头,组建10个以上由学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共同参与的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依托共同体汇聚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资源,探索“校校企”(中职学校+高职院校+企业)合作模式,组建20个左右现代产业学院、现场工程师学院,打造30个左右开放型的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技术转化与创新平台、岗位技能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员工生涯发展与职业体验中心。(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区县、功能区,各职业院校)

(三)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推动职业院校与全市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每所学校至少建设1个对接区域产业优势品牌专业(群),确保服务全市重点产业链的专业布点占比达到100%,每条重点产业链有2所以上职业院校精准对接。统筹规划布局,原则上新建职业院校(校区)建到工业(产业)园区,落实土地、基础设施配套等相关政策。引导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在日照市就业、创业。(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区县、功能区,各职业院校)

(四)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与日照市农业学校共建乡村振兴学院。支持日照市技师学院与县域经济开发区共建职业训练院。发展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职业教育,重点建设一批新兴涉农专业。推动职业教育面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分专业、分类型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培养壮大乡村工匠队伍,服务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区县、功能区,各职业院校)

(五)完善产教融合办学机制。搭建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定期发布产业规划和人才需求。围绕技术服务、科技攻关、智库咨询,建设5个左右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高端智库。推动职业院校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运营机构,探索建设技术技能经验积累与共享系统。建设60个左右示范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型企业、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校企协同育人项目。(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区县、功能区,各职业院校)

四、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

(一)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按照规定配足配齐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强化在职师资培养。分专业、分类别校企共建10个教师培养培训示范基地、30个教师企业实践基地,针对全市职业院校教师开展轮岗轮训。实施名师大师培育计划,在职业院校建设50个左右技能大师工作站、30个左右名师工作室。健全校企双聘制度,从行业企业中选聘100名左右产业教授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遴选培育20个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团队,打造一批覆盖重点专业领域的“日照工匠之师”。(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区县、功能区,各职业院校)

(二)完善教师引进“绿色通道”。实施职业教育“高精尖缺”人才专项计划,3年内引进和培养专业建设带头人8人,博士研究生10人,高技能或应用研发领军人才10人。对获得省级及以上技能大奖、技术能手及齐鲁首席技师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或省政府特殊津贴,担任国家或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获得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表彰的高技能人才,以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选手和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优秀选手,可适当放宽工作经历等限制,采取试讲、技能操作、专家评议或直接考察等方式招聘。其中,达不到相应学历要求的,职业院校可设置实习指导教师岗位予以聘用,符合特聘人才条件的可通过特聘程序引进并享受相应待遇。(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各区县,各职业院校)

(三)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每年举办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开展教师专业技能比赛、教学能力比赛、班主任能力比赛。每两年举办一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优质课评选。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支持校企联合开发一批活页式、工作手册式优质新形态教材。鼓励职业院校开展项目教学、情境教学和模块化教学。(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各区县,各职业院校)

(四)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健全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和专业水平年度考核评估制度。完善市县校三级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开展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院校选树工作。开展毕业生3年跟踪调查,将学生就业质量和学校服务水平作为专业设置、核定招生计划、安排重大项目的重要参考。(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委宣传部,各区县,各职业院校)

(五)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水平。支持职业院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办学或研发机构,与沿线国家职业院校联合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接收沿线国家学生来我市职业院校留学。对接“走出去”企业服务国际产能合作,支持承揽海外业务的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责任单位:市外办、市教育局,各区县、功能区,各职业院校)

五、 加强职业教育发展保障

(一)全面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促进就业创业、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技术优化升级等一体部署、统筹实施。将职业教育工作作为考核区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各区县,各职业院校)

(二)优化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确保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比例不低于30%。实施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2025年底前实现全部达标。将职业教育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预算内投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支持范围。出台细化措施,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全面落实职业院校内设机构设置、招聘计划及岗位设置、教师及高层次人才招聘、职称评聘、绩效工资分配、中层干部聘用等方面自主权。(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委编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区县)

(三)推进“数字职教”建设。提升信息化建设,打造新型智慧校园。开展专业数字化改造,覆盖全部专业,强化学生通用和专门数字技能培养。建设日照职业教育资源云空间,整合专业教学资源库、在线课程、企业培训包、虚拟仿真培训等优质资源,为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搭建资源富集、普惠可及、支持终身学习的数字资源平台。建设信息化标杆学校6所左右、示范性智能(仿真)实习实训基地20个以上、数字化升级改造示范专业点50个左右、市级及以上在线开放精品课程80门以上。(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各区县、各职业院校)

(四)深化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每年发布《日照市职业教育蓝皮书》《日照市产业人才供需报告》。开展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认定,每两年评审认定一批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采取专兼结合模式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到2025年各级职教教研机构按专业大类配齐专职教研人员,选聘一线优秀教师担任兼职教研员。(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委编办,各职业院校)

(五)营造良好氛围。加大对基层组织和一线岗位技术技能人才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开展“劳模进校园”“优秀职校生校园分享”等活动。将符合条件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纳入“日照英才计划”。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讲好职教故事,传播职教声音,凝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社会共识。(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


word下载:日办字〔2023〕15号(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赋能产教城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docx

PDF预览:日办字〔2023〕15号(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赋能产教城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pdf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