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则乡村兴。近年来,莒县把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乡镇和自然村为基本经济单元,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附加值高、市场影响力大的农业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莒县获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现代农业强县、省级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强县之路。
坚持规划引领,走好特色化发展之路。莒县制定《莒县“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等文件,科学布局粮食、蔬菜、瓜果等产业,总体规划、连片打造特色产业带,全县形成了西北瓜果、东北中药材烤烟桑蚕、南部茶叶芦笋、中部花卉蔬菜4大优势特色产业带。
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游则游原则,莒县引导乡镇街道挖掘农业资源、比较优势,因地制宜确定主导产业,积极促进镇村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和联动发展,夏庄绿茶、招贤玫瑰、果庄油桃、峤山大姜等叫响了“一镇一业”品牌。招贤镇发展玫瑰种植8000余亩,成为北方最大的玫瑰鲜切花繁育、生产和销售配送基地,年产玫瑰鲜切花6亿枝、销售收入5亿元。峤山镇发展大姜种植1.58万亩,年产优质大姜1万余吨,全产业链产值达4.5亿元。
目前,莒县积极创建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乡镇,打造一批专业镇、专业村,示范带动农业特色产业集中连片发展。全县已打造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2个、省级6个,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乡镇5个、省级2个,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66个。
延伸产业链条,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莒县把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有力支撑,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绿色生产基地,全县已发展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19家、市级45家,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1家、省级29家、市级72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3家、市级95家,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市级8个,市级田园综合体4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23个。
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莒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富民增收“金招牌”,全县已初步形成了粮食、果蔬、食品、植物油、畜产品、饲料6大加工产业集群,1—9月份规模以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企业实现产值116.12亿元。
莒县充分利用各种展销会、电商平台,加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宣传推介,全县已培育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6个、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4个,创建省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个、市级7个,省级知名农产品企业品牌11个、市级14个,“三品一标”认证达89个。
依托“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资源,莒县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今年成功举办浮来青第七届茶文化旅游节、“浪漫有约 招贤玫瑰”文化艺术季、“浓情端午‘艾’满长岭”第五届端午艾艺术节等乡村旅游主题活动50余场次,在“物旺载莒”区域公共品牌直播间,推广蜜薯等特色农产品600余个,1—9月份实现网络零售额10.5亿元、同比增长45.4%。
莒县实施乡村振兴“头雁”工程,加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带头人培养,建立“头雁书记工作室”40个,举办“莒雁”争先大课堂14期,吸引260余名村集体经济指导师、农业企业管理人员等入驻开展帮扶;组织农技专家成立6个产业技术指导组,深入田间地头现场帮教,提升产业带头户、技术能手技术能力;分产业建立蔬菜、瓜果、茶叶、果品等人才库,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4000余人,分批开展实用技术、职业技能、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把“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作为扶持重点,莒县统筹整合中央扶持、驻村帮扶、“万村共富”等资金,召开党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社企银”对接会,搭建银行机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平台,累计发放“齐鲁富民贷”7.2亿元,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莒县开展“双社联建、三链融合”行动,通过出台指导意见、召开现场推进会等方式,引导村集体把闲置土地连方成片、“小田”变“大田”,促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规模化发展,实现集体、农户“双增收”。今年以来,全县1195个村集体累计流转土地4.2万亩、千亩大片14处,村集体增收540余万元。其中,龙山镇后仲沟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50余亩土地发展高端葡萄产业,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村民人均增收1000余元。